鋼琴團體課A班進入第三期末,學生不僅會自己看譜唱譜,對於節奏的拍長也不含糊哦~
今天我們教認識"拍號"
下面的數字表示單位:要以什麼音符當1拍
上面的數字表示個數:一個小節裡有幾拍
首先,先用愛心當下面的單位,讓孩子知道現在是愛心當家,當做1
一節火車廂裡只能住2個愛心,住滿2個愛心後就要換個車廂(小節),用黑色線(小節線)關起來
把上面的數字換一下,再做一次。(又一個好放鬆的昏倒在地XD)
接著把愛心換成四分音符,上面的愛心一樣換成音符,有幾個愛心就換幾個,是不是一目瞭然呢?
學習只要了解,再來都只是變化。
但是,要讓學生了解這件事是要下功夫的,
除了要能知道事情關聯性在哪,更要有步驟性的陳述,很慶幸這方面我很充足,
學生學(玩)的愉快,我也達到我要教授的課程。
大班的學生,馬上就能自已排出三個小節4/4拍的節奏,並能正確拍出節奏。
還一直說好好玩~要我再出題考她。
讓我們來看看她努力的影片吧!
小小預告:第三期最後一堂時我們會有個小小發表會哦~再與大家分享!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五線譜後就是線間及音符位置的觀念建立,
先是線到間,間到線的級進,再到線到線,間到間的跳進。
別急著一次看五條線,如果在一條甚至二條線之間能數得清楚,
之後擴展到五線線就輕鬆多了。
S=space;L=line
箭頭表示音符行進方向,往上是高,往下是低,平行是不變
任意選2種顏色貼紙分別表示S和L
讓中大班生看著箭頭貼上相對應的位置
這是視覺練習的第一步,也是練習辨別高低的第一步。
依序從一條線到三條線,能行進的位置也越來越多。
了解線間及方向概念後,再加上之前學過的音名,
學生對於音名的高低比較有概念。
這也是進入五線譜前很重要的學習。
對於中大班甚至小一初學者,先給他們這樣的觀念,
接下來再進入五線譜與音名的結合會容易的多。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小朋友都很喜歡貼紙,雖然我不知道為何?
但貼紙當成教具還真是萬能小幫手.
有很多中大班學生對於左右手還無法準確的分辨,
此時,只要有紅藍雙色貼紙馬上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都是固定右手紅色,左手藍色,
在初步辨別左右手音符時非常的好用.
鋼琴的譜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第一步請先把上面的圈圈貼紅色,較低的貼藍色
進一步是從符桿位置來辨別左右手,
符桿朝上是右手;朝下是左手
多做幾次這樣的練習,學生對於左右手位置比較有概念,
也會願意認真看譜.
用在複習指法也很好用.
依照指定數字,左手貼藍色,右手貼紅色.
學生都喜歡玩這個作業,彈琴彈3次就受不了...
現階段觀念的建立很重要哦!!
再進一步到要認識CDE位置時,一樣給學生貼貼樂
很快就記住了.
連小二的學生也愛玩@@"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讓4歲半以上孩子開始接觸音樂,
除了奧福課的選擇外,又想要接觸一點樂器時,
鍵盤(電子琴/電鋼琴/鋼琴)和小提琴最佳的入門選擇.
發現音樂在此把第一期的前5堂課的上課重點及教學內容寫成文章,
讓想多了解的家長知道我怎麼引導孩子們彈琴.
從帶領他們觀察,動手做,肢體節奏,
了解力氣在哪裡,如何塑造良好姿勢來打好基礎,
實實在在的學到也玩到~
教材:芬貝爾預備級教本A / 芬貝爾預備級習作A / 自製教具
第四堂
強弱 / 認識四分音符 / 視譜辨別左右手 / 複習
1. 強弱
強弱的教學,可以有很多玩法,發揮想像力,模仿力,聽力的學習.
這天,在工作室裡貼了代表強弱的二張紙,
請學生聽聽看老師彈出來的音樂是強還是弱,
請到紙牌的旁邊做出大與小的動作.
Forte=強
弱=Piano
2. 抽象的音符介紹
四分音符 1拍
要孩子們死記太無趣,大人都不見得記得住.
請他們先觀察看看符頭和符桿有何不同?
要叫人的時候,要先叫名字吧?這時才介紹它的名字
再排排看四分音符長什麼樣子呢?
符桿朝上或朝下,放右或放左分別表示右左手,
分辨的過程,當然要進點遊戲了...
還是會忘記是正常的,此時用顏色來幫助他們區分
但千萬要給他們時間好好觀察,
久了學生自然會分出符桿朝下是左手,朝上是右手
但,一定要有耐心陪著他們玩和觀察
下圖左,請學生觀察後貼上顏色貼紙表示左右
二來也練習了視譜技能
此時,也是建立穩定拍子的時間點,
每一張紙都是一個四分音符,照著老師敲的速度走走看.
可以唸數字1,1,1,1
也可以唸"塔"
也可以唸可口可樂或四字成語
只要是穩定固定的拍子,即可!
4. 複習
複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回想第一堂課到現在,
二個或三個黑鍵組;
我好棒坐姿;
甜甜圈手指;
放鬆的手腕;
是否都能記住與做到呢?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讓4歲半以上孩子開始接觸音樂,
除了奧福課的選擇外,又想要接觸一點樂器時,
鍵盤(電子琴/電鋼琴/鋼琴)和小提琴最佳的入門選擇.
發現音樂在此把第一期的前5堂課的上課重點及教學內容寫成文章,
讓想多了解的家長知道我怎麼引導孩子們彈琴.
從帶領他們觀察,動手做,肢體節奏,
了解力氣在哪裡,如何塑造良好姿勢來打好基礎,
實實在在的學到也玩到~
教材:芬貝爾預備級教本A / 芬貝爾預備級習作A / 自製教具
第三堂
我好棒坐姿 / 手腕動作 / 手指關節 / 穩定的拍子
1. 我好棒坐姿
學會第2堂手臂肌肉落下力量後,才進入坐姿。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坐著彈呢?
因為手臂往下的力量在站姿時比坐著時還來的能放鬆,
要先感受手臂力量往下且不聳肩的動作才能坐著。
可以想想看,是不是很多孩子彈琴都會聳肩?
這不是一直請他放鬆就好,必須幫他找到手臂往下的力量!
關於坐姿可參閱本部落格
彈琴的坐姿1:如何坐在核心上
彈琴的坐姿2:手肘位置
彈琴的坐姿3:椅子的高度
彈琴的坐姿4:手腕和手臂
我好棒坐姿
2. 手腕動作
手腕時而支撐時而柔軟,需要一直保持彈性
彈奏時不能塌陷,樂句間又需要柔軟的收尾
幼兒對於文字的理解力有限,
於是我用有形物體讓肢體直接感受:
用尺來固定前臂手腕手掌
用球的弧線讓學生感覺手腕提起
也可以直接請他們用肢體來感受手腕拱起的動作
3. 手指關節
這是一個需要一直反覆叮嚀的練習
每次如果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應該比較能認真看待手指要彎好這件事吧!(老師心裡默默期望著....)
菜瓜布!!不只洗碗,因為它的柔軟包覆性,能把按下去的手指包圍起來,
藉由這種感覺,讓學生感到手指關節彎好站立
不騙你,每位試過的學生都笑翻了~~~
但真的很有效!!!
4. 穩定的拍子
在音樂裡,穩定的拍子是很重要的,
然而,穩定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
要有穩定的速度,請先用身體感受才能內化吸收.
1,2,3,4,
第四堂課還有更厲害的法寶哦~~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讓4歲半以上孩子開始接觸音樂,
除了奧福課的選擇外,又想要接觸一點樂器時,
鍵盤(電鋼琴/鋼琴)和小提琴最佳的入門選擇.
發現音樂在此把第一期的前5堂課的上課重點及教學內容寫成文章,
讓想多了解的家長知道我怎麼引導孩子們彈琴.
從帶領他們觀察,動手做,肢體節奏,
了解力氣在哪裡,如何塑造良好姿勢來打好基礎,
實實在在的學到也玩到~
教材:芬貝爾預備級教本A / 芬貝爾預備級習作A / 自製教具
第二堂
大肌肉的力量 / 手指甜圈圈 / 肢體節奏 / 複習指法
教本p.17-21,14-15
1. 大肌肉的力量
彈琴的力量是往下的,一開始一定要讓肩膀放鬆,
利用小孩的敲打玩具,從拿槌子敲下的瞬間去學習對大手臂的控制
2. 手型其實是不容易建立的,
需要有很多的道具和時間讓手指的小肌肉去習慣.
握小球是最容易也方便的方式
但球拿久了也是有點無趣,
最怕無聊的我開始東想西想..
利用圓柱狀的紙筒或讓學生練習用指腹拿小零食
有創意又能學到,
學生們只要拿對就可以吃掉手中的小餅乾,超開心~
3. 利用學到的甜甜圈手型實際來彈奏
可彈奏教本P.14的黑鍵曲
也可以在琴鍵貼上6種顏色的便利貼(教本P.20-21)
從觀察顏色和位置,再搭配甜甜圈手指,
就能彈出一首小星星哦~
4. 複習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
正確的複習能加深印象
讓基礎打的更好!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讓4歲半以上孩子開始接觸音樂,
除了奧福課的選擇外,又想要接觸一點樂器時,
鍵盤(電子琴/電鋼琴/鋼琴)和小提琴最佳的入門選擇.
發現音樂在此把第一期的前5堂課的上課重點及教學內容寫成文章,
讓想多了解的家長知道我怎麼引導孩子們彈琴.
從帶領他們觀察,動手做,肢體節奏,
了解力氣在哪裡,如何塑造良好姿勢來打好基礎,
實實在在的學到也玩到~
教材:芬貝爾預備級教本A / 芬貝爾預備級習作A / 自製教具
第一堂
認識聲音高低長短 / 分辨鍵盤2個和3個黑鍵組 / 認識指法
教本p.8-9;p.16 / 習作p.7-9;p.14-15 / 自製教具
1. 用耳朵聽,利用敲擊樂器感受出聲音的大小高低長短
也可以手握小球彈彈看哦~
2. 利用課本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2個和3個黑鍵組
並動手分類看看
3. 認識指法
先觀察是左手或右手?再把圖中的數字要的手指貼上貼紙
左手藍色;右手紅色
指法的玩法很多種,看老師如何去引導,
從遊戲中去引導中大班生學習,比較有好效果哦~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鋼琴團體班]是發現音樂工作室的常開課程,在此為這個課程做一些說明,
並舉出一般常見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Q1:何謂幼兒鋼琴團體班?
A1:主要針對滿4-4.5歲以上中大班生,以教授彈奏鋼琴的技巧為主,輔以奧福的遊戲律動概念。
要中大班生坐著不要動10分鐘都有困難了,何況是彈琴?
如果您有讓孩子接觸奧福課,在唱唱跳跳幾期課後,又想給孩子樂器的學習時,
鋼琴團體班提供了這樣的平台,讓孩子入門。
Q2:上課方式為何?
A2:一般多以團體班型式開班,本教室以一台平台琴和一台Yamaha電鋼琴教學。
課堂上每個人都有琴可以彈,並輪流使用平台琴上課。
發現工作室只開2-3人班,若時間與開課時間無法銜接,也可以是一對一型式教學。
Q3:家中需要準備樂器嗎?一定要是鋼琴嗎?
A3:要的。因為主要還是以彈琴為主,所以回家是需要練習的。
建議前半年-1年可用電子琴代替,有興趣學習後再購買或租鋼琴。
鋼琴團體班以團體班型式收費,可以在上完2期(1期10堂,約5個月)後
看看孩子學習後反應與練習意願,如果有興趣繼續彈,是需要一台鋼琴的。
Q4:教材為何?
A4:本教室以"芬貝爾預備級鋼琴教本及習作本"為教材,這是專門為中大班生設計的鋼琴課本。
共有ABC三冊,于老師將依孩子不同的程度做課程設計。到了B冊就已經能視譜彈奏囉!
在能視譜彈奏後,會加入"輕鬆學鋼琴1"或"福樂鋼琴教材"的教本,裡面就有些耳熟能詳的小曲可彈奏了。
樂理作業的部份會搭配 "最初步幼兒樂理"來輔助一些概念上的認知,內容有塗色,連連看,貼貼樂,很能吸引孩子又能學會的教材。
Q5:課程如何設計安排?
A5:于老師會用道具或遊戲來幫孩子建立各個單元要學習的主題。
如手型,姿勢,節奏及視譜。用肢體律動來認識拍子和節奏,用不同教法遊戲或作業來複習並適時成果展現。 最近的一次上課:認識拍號
認識左右手,指法:貼紙的運用 (相關內容後續會在部落格裡公佈)
Q6:家長需要陪同嗎?
A6:鼓勵陪伴。家長是可以陪著孩子一起上課,觀課。
在家練習時才能適時引導孩子正確的彈奏習慣。
彈琴並非易事,尤其在啟蒙階段養成良好習慣及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Q7:核心理念?
A7:在教幼兒彈琴時,保持他們的興趣及讓他們真正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但不是為了保持興趣就隨便教或開心就好,那就失去良好啟蒙的意義。
老師的教學經驗和家長的支持很重要,讓孩子動手動口動腦更重要,
玩中學;做中玩,培養觀察力及好發問 這是我對幼兒鋼琴團體班的定義。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