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錄

 2016.10.26 @發現幼稚園

身為長笛老師,演奏者,拿起長笛就能吹似乎是件本能反應的事.
但是,要把"呼吸","氣流"的概念傳達給幼兒,是需要回到事情的本質面來看的.
很開心同事的邀請,讓我能給9位大班的孩子一堂呼吸和氣流的導聆課.


從了解氣吸到哪裡



氣體可以從哪裡吹出呢?



用一根吸管可以練習口吸鼻吐 或 鼻吸口吐



氣有快有慢
試想吹小藍梅和大西瓜要用多快多慢的氣呢?



氣有強有弱
微風,東北季風和大颱風又是怎麼的不同呢?



他們是一群好乖的孩子,課間一位同學不小心打翻另一位同學的杯子,
他們自己拿抹布善後,道歉....好棒的學習態度.

而我,也重新的看待"呼吸"這件事,雖然是每天都要做,似乎小到那麼微不足道,
但卻是讓生命延續的必備...

以下是這次活動的教案,與大家分享:
活動主題:給幼兒的呼吸和氣流導聆
活動對象:發現幼稚園大班學生
活動時間:60分鐘
活動教具:水果(任意)、蠟燭、衛生紙、吸管、小杯子、小風車、直笛
導入
  1. 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神奇的小精靈在幫我們工作。
      (先舉例心臟、胃等等,也可讓孩子發言。)
  1. 拿出水果,請孩子聞味道?是什麼味道?
  2. 我們是用什麼器官聞味道?(鼻子)
  3. 鼻子除了聞味道,還有什麼其他主要功能?(呼吸)
   (老師開玩笑說,你們好棒都知道,老師只知道流鼻涕…)
延伸
  1. 我們吸進去的空氣去哪裡呢? (請學生猜猜)
  2. 肺在哪裡呢?(胸腔,附近還有心臟)
  3. 找找看肋骨在哪裡,用插腰的手勢,將手背放在肋骨兩側,
   請孩子吸氣,看看手是否有被撐開來。
  1. 再試幾次的同時,提醒孩子肩膀平不聳起,就像平時呼吸的樣子。老師實際扶著孩子的手背,去感受每個孩子的吸氣。
延伸一
  1. 拿出蠟燭,相信大家都過過生日,吹過蠟燭,蠟燭怎麼吹?
  2. 氣從哪裡吹出來?(口、鼻還有放屁)
   (所以放屁是正常的,別不好意思,但如果能控制,要先告知周遭的人。)
  1. 拿一根吸管,練習鼻吸口吐、口吸鼻吐。
  2. 所以,我們知道口鼻都是可以吸氣和吐氣的器官。
發展 氣流是有快有慢的。
  1. 請孩子預想5種水果,由小至大。
  2. 將杯子裝1/5滿的水,準備一根吸管。
  3. 如果要把最小的水果吹走,請問要用多少的氣流?
  4. 請孩子往水杯裡吹氣,只能冒小泡泡)
  5. 如果要把第三個大的水果吹走,請問要用多少的氣流?
  6. 請孩子往水杯裡吹氣,只能冒小水花)
  7. 如果要把大西瓜吹走,請問要用多少的氣流?
  8. 請孩子往水杯裡吹氣,可能會濺出水來,但沒關係,那就是很快的氣流了。)
氣流是有強有弱的。
  1. 請孩子預想輕柔風和東北季風和刮颱風的風。
  2. 拿出類似風車的東西。
  3. 請孩子舉起手臂,先預想一次這3種風帶來的轉速。
  4. 請孩子在風車上,吹出這3種不同的風速。
再發展
  1. 介紹另一種管樂器:長笛。
  2. 吹奏長笛除了要能控制氣流快慢及強弱外,還有最重要的角度。
  3. 請學生拿出衛生紙
  4. 放在臉的前面,不能移動衛生紙,要練習改變嘴巴吹氣的角度,分別吹在衛生紙的上中下端。
  5. 利用3個空瓶子(酒瓶效果最好),吹一曲瑪麗小羊,試問孩子明明瓶子一樣高,為什麼能發出不同音高?(裝的水量不同)
  6. 所有的管樂器都是利用長短不同而有高低音的。
應用
  1. 請孩子一起吹奏直笛,可加入上述的遊戲一起玩一次。
結尾
  1. 分別吹奏三個不同八度的瑪麗小羊,讓孩子了解長笛的音域。
  2. 請皓老師幫忙伴奏,給孩子帶來一首真善美,請大家一起唱。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笛體驗課一直是我自豪的長笛第一堂課,而且是不用準備長笛就能來參加的.

  如果體驗課沒來體驗,正式課程通常會跟不上,哈哈哈~就知道這個體驗有多重要。

 

  體驗課的內容包括:1. 對於"呼吸"的認識  2.嘴型  3. 口風大小  4. 氣流速度  5. 吹氣角度  6. 實際吹奏

      1. 管樂類樂器不外乎用"氣"去吹,但"氣"又是一種無形的東西,

   淺顯易懂的地方在於教學上會使用"有形"的東西去看見"無形"的氣在哪裡!

  2. 了解長笛的發聲原理後,你會發現"吹瓶子"和吹長笛頭管是一樣的道理,
   抓住這2點後,不用準備長笛樂器的體驗課,馬上就能來試試!

  吹長笛最難的入門是嘴型及吹口位置,這也是安排在體驗課的原因,沒有正確觀念就算有樂器或氣很長也枉然,

  評價一直很高的長笛體驗課,讓學生對長笛入門不害怕,卻也知道吹長笛不容易。
 

1.了解呼吸時胸腔大小的改變



2.老師帶妳做一次



3.同時也讓妳感受一下



4.利用吹衛生紙,觀察吹氣的方向



5.利用吸管控制嘴唇的口風大小



6.了解如何吸氣及吹氣方向及口風大小後,利用空瓶子(口徑與啤酒瓶差不多大)練習吹



7.空瓶子發出聲音的原理與吹笛頭相同,是個方便取的實用小物



8.多麼認真,吹出一定響亮的聲音後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



9.當吹瓶子能吹出一定聲響後,接下來使用這款氣流觀察器好用小物加持下,下一步就能試吹真的頭管了.



10.搭配氣流練習器來找到氣的方向與集中度



11.綜合上述練習步驟,每一位都能發出準確且響亮的聲音



12.最小的小2升小3也能吹出來,可惜她個子還小,只能用彎管長笛學習


短短40分鐘的體驗課裡,只要照著步驟做正確,就能吹響長笛頭管。

至今幾十次的體驗課裡,還沒有失敗的喲~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琴團體課A班進入第三期末,學生不僅會自己看譜唱譜,對於節奏的拍長也不含糊哦~

今天我們教認識"拍號"

下面的數字表示單位:要以什麼音符當1拍

上面的數字表示個數:一個小節裡有幾拍

 

首先,先用愛心當下面的單位,讓孩子知道現在是愛心當家,當做1

一節火車廂裡只能住2個愛心,住滿2個愛心後就要換個車廂(小節),用黑色線(小節線)關起來

鋼琴團體_170802_0006.jpg

 

把上面的數字換一下,再做一次。(又一個好放鬆的昏倒在地XD)

鋼琴團體_170802_0005.jpg

 

接著把愛心換成四分音符,上面的愛心一樣換成音符,有幾個愛心就換幾個,是不是一目瞭然呢?

鋼琴團體_170802_0001.jpg

 

學習只要了解,再來都只是變化。

但是,要讓學生了解這件事是要下功夫的,

除了要能知道事情關聯性在哪,更要有步驟性的陳述,很慶幸這方面我很充足,

學生學(玩)的愉快,我也達到我要教授的課程。

 

大班的學生,馬上就能自已排出三個小節4/4拍的節奏,並能正確拍出節奏。

還一直說好好玩~要我再出題考她。

鋼琴團體_170802_0008.jpg

 

讓我們來看看她努力的影片吧!

 

小小預告:第三期最後一堂時我們會有個小小發表會哦~再與大家分享!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彈琴的坐姿,前3篇都了解之後,接下來要注意最後的是手臂和手腕。

大手臂微開,不夾緊身體,肩膀自然下垂
第一張是正確,第二張肩膀太高了
示範者:小六生(正確)


(錯誤)



手腕位置太低,而且手掌沒有空間,小指觸鍵點錯誤



手腕拱太高(一般正常彈法不會這樣,除非為了某些特殊效果),錯誤



手掌有空間,手腕水平,正確
靠近手掌的關節在彈奏時是水平的,才有力量支撐
順下去的2個手指關節,盡量保持有個弧度.



至於有些學生,在手腕回到正確位子時會想要聳肩,這是力量還沒找到該放的位置,
關於這個問題,此篇先不討論,後續會再提供解決方法,及力量應該用在什麼地方.


綜合以上4種彈琴應該注意的坐姿,看起來很簡單,但完全做對並不容易,
全部都做(坐)對之後呢,再請你將手指放在琴上,全部手指按住音,
你會發現你的力量很穩定,手部支撐的力量也有點感覺.
接下來就能進行下一關囉!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2篇介紹了如何坐和如何用手肘量位置,
這篇是分享"椅子高矮"和"腳的位置"。
但這有什麼好介紹,不就椅子轉轉轉,腳隨意嗎?

我遇過不少音樂教室裡,沒有可調整高度的椅子,
或家裡是20年以上的琴(以前的琴附的椅子都不能調整卻可掀開)
或家中是電鋼琴(這種也是不能調整)
不然就是一直忘記我說椅子不對要調整這件事…

我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差那麼一點有什麼關係,
有!很有關係!!!

所以在此與大家分享我曾使用過調整椅子的"坐"法。


1. 原本鋼琴椅子太低時,可以換成這種的,疊2個
 示範者:小學3年級)




2. 椅子已經最高點了,但手肘位置還是差一點時,可以在椅子上再放壂子
    為了讓身體穩定,建議腳一定要踩個有高度的物體。
    這裡因為懸空很多,所以疊2張。(一定有學生是愛亂踢,這時就是另一種約束了)
(示範者:大班)

 


3. 長大了,腳太長,如果還是以前的踩法,也不對.
(示範者:五年級)




4. 有時會有這種1個太低,2個又太高的時候,別擔心,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千萬別因為麻煩而放棄,坐的正確且舒服,是讓你彈琴不會受傷的不二法門。
一本厚厚的大字典,也是很有功效的。




5.對於兒童必需這樣調椅子的問題,真的很重要!
尤其當需要踩踏板時,有個輔助踏板更好用,
不過在初學的過程裡,會踩踏板的機會著實不多,
要每個人家裡買一個也是不太划算,
而且輔助踏板雖然有分段,但也不是很微調。



所以,小板凳,壂子,幾本厚書,都是隨手可得的東西,一點也不麻煩,
卻都是幫助你坐的更好的方法。

      上半身與大腿是呈現90度的,千萬別學香蕉彎彎的啊!

 

請看下一篇:彈琴的坐姿4 手腕和大手臂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能坐在核心(肚子)的位子後,接下來要調整椅子高度
ㄧ般會用"手肘"的位置來判斷。

如果手肘位置低於鋼琴白鍵底部,那椅子就要調高,反之,調低。
坐太低容易駝背,坐太高會容易聳肩,
現在學生十之八九都駝背,ㄧ定要時常調整。
正值發育期的學生,沒多久就長高,一定也要時常注意椅子高度。


這位學生也很常駝背,一旦坐太低整個人陷下去更多,




要坐好才能有好的支撐,彈琴才不會受傷,音色才會好。



測量完上下的高度,接著要來確認座椅與鋼琴的距離,
你可以先將手反抓琴框底部,讓手肘大於90度一點點,





再將手轉回來,這大概就是座椅和鋼琴的距離,也是每個人前臂的長度,
因為每個人的身高不同,上下半身的比例不同,
所以用自己的小前臂測量是最準確的。

我曾經遇過手很長的學生,再加上要坐在肚子上,
光調坐姿就著實花了一番工夫呢!
但只要你有坐對位置,對音色和改善酸痛,絶對有很大的幫助。




和打太極掌的道理有點相近的是,懷裡抱著一顆大西瓜。
手肘不能小於或剛好90度,因為整個身體空間會不見,彈起來會彆彆的。
是超過90度一點點的哦!

請看下一篇 [彈琴的坐姿3]椅子的高度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心肌群位在身體的中部,範圍涵蓋腹部、背部和骨盆部位,
就大體上而言,核心肌群就是俗稱的腹、背肌群,
核心肌群主要負責穩定的功能,在身體的肌肉中佔很大一部份,為最重要的肌肉群。
不管人體做什麼樣的動作,第一個動用到的肌群就是核心肌群。

(以上引用於:什麼是核心肌群


所以,無論彈琴與否,
,這個動作本身其實也應該被鍛鍊。
更何況我們要彈琴,一定要坐對地方,力氣才會用的對。


這個練習,可以在任何不會太低,腳可懸空的椅子上練習。

首先,你要能將你的雙腳抬起,但如果後背會跟著往後傾,
那就是沒有坐到人的中心點,沒有坐在肚子上,
這張圖是錯誤動作的示範。



所以,你必須往後坐,調整你的屁股,再把腳抬起來試試,
如果,背不會往後傾,身體可以像不倒翁一樣左右搖晃,
那你就坐對了。



回到鋼琴前來試坐看看,
這樣的坐姿看起來是不是很舒服?
坐到中心後,身體需要隨樂句位置移動時很穩當,
坐到中心後,力量向下沉,音色會穩定,到位。
快來試試看,你有坐到肚子,有用對核心的力量嗎?



請看下一篇[彈琴的坐姿2 手肘位置]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都認為彈琴只要著重用手指,
沒錯!碰觸的位置是手指,但您知道還有什麼會影響彈奏?
舉凡坐姿,怎麼坐,有沒有用到核心力量?
手肘位置在哪?腳不夠長怎麼辦?手臂該放哪?手腕呢?
還不包括手指運用及手掌肌肉的支撐哦!
這些您有想過?以上都是基本坐姿該要求,且會影響後續很多的彈奏技巧及問題。
並不是手指長就適合彈鋼琴。

針對以上文字如有疑問,我再來補充一點,
為何習武之人都要練蹲馬步?打籃球之人都要練跑步?
因為下盤穩,體能好都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關鍵。
當我們在站立時只有腳在站嗎?
應該不是吧!是全身的骨骼肌肉互相扶持才有辦法站得穩,
腳,只是我們接觸的面而已。
所以,用手指彈琴,手掌支撐,手腕的鬆與彈性,大小手臂力量的運用,手肘是重要支點,肩膀要往下不聳起,背部力量及最重要的核心〈肚子〉都是想要"彈好琴"要注意。這些還不包含視譜,聽音,節奏,強弱,音色,詮釋等問題。


彈琴很容易,彈好卻是一件難事。

之後,會針對這些基本又重要的姿勢以圖檔分篇章介紹給大家。
希望藉此大家更愛練琴,也能用正確方式彈琴。

延伸閱讀:

彈琴的坐姿 1  如何坐在核心位置

彈琴的坐姿 2  手肘位置

彈琴的坐姿 3 適時的調整椅子高度

彈琴的坐姿 4 手腕和手臂位置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一度的學生發表會在大雨中落幕,這次發表會在巴赫廳舉行。

小巧溫馨,演奏者與觀眾沒有太遠的距離感(相對的也看的比較清楚吧,哈~)

P1010005.JPG

 

這次的演出者三分之二以上是大孩子,第五個出場的孩子就比我高了

三組團體組,有全家一起演出,有長笛團還有長笛班,好不熱鬧。

曲目變化多,在長笛鋼琴和我不輪轉的主持風格輪替下,完美演出。

2017節目單.jpg

2017節目單2.jpg

 

將演出影片做一點小小的分類整理,與大家一起分享努力的成果!!

初次登台小可愛篇(顧名思義就是第一次上台演出者)

 

 

十分淡定組(無論內心多麼緊張,臉色永遠泰然自若)

 

楊家一門音烈(孩子們陪著爸爸一起吹Bach,感人篇)

 

神力女超人組(全部由成軍約1年半,從基礎開始學習的成人演出)

 

明日之星篇(很認真在練琴,很好教的階段)

 

長笛團神鬼奇航也美麗(有同好一起玩音樂最開心)

 

一週誇讚一週昏倒之不能誇讚組(有實力,卻經常讓我翻白眼的大孩子們)

 

團結力量大之大合奏(曲目:A Whole New World )

 

因為有你們,我才能是老師。

P1010230.jpg

 

謝謝你們的成長,讓我一起參與分享,

也感謝台下一同支持的父母,今年的音樂會充滿歡笑與感動。

P1010238.JPG

P1010225.JPG

 

希望音樂帶領我們進入嶄新的世界,

明年見~

P_20170616_131449_vHDR_Auto.jpg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猜一猜,我們住哪裡 ?呵呵~

19477687_1281858758609772_5138766128166234289_o.jpg

住在哪裡對於樂器來說是有影響的!

雖然分屬 鎳銀合金/鍍銀/純銀材質的樂器,住在不同地方也會有不同呈現。

北投天母地區就算每天擦好也是會漸漸改變,

但只要1天忘記收,就會馬上換一把笛子啊~~

#也是一種特別待遇

 

文章標籤

發現音樂(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